
为深化专业认知,推动纺织工程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,助力学子精准把握行业生产流程与质量把控要点,7月11日,智能制造学院 “访大国工匠·循成长之路” 暑期社会实践团,在朱江涛老师指导、商振羽老师领队下,闫田雨等12名成员参加。
第四日活动以“梳就新程、团暖践心和精鉴微毫”为主线,主要通过企业参观和暖心慰问,开启了一次践悟新知的青春实践之旅。

梳就新程:精梳厂探秘,解码生产奥秘
上午,实践团成员踏入精梳厂,开启生产流程探索之旅。分别在厂内八级钳工王磊、高级技师郝国伟和郑主任的引领下,大家见证了从原棉到精梳棉的蜕变。技术人员操作精梳机时,动作娴熟、专注投入,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步。成员们认真跟讲解,观察整个工艺过程,不时提问交流。原本课本里抽象的“精梳工艺”,在亲眼见证设备精准运作中,变得清晰可触。参观后,成员们感慨,深入生产一线,才真正理解精梳环节对提升纱线质量的关键作用,知识不再停留于文字,而是化为对生产流程的直观认知。


团暖践心:温情暖人心,实践动力更昂扬
实践间隙,校团委书记王震霞一行和智能制造学院党委副书记(主持工作)张晓华赴实践地点看望慰问团队成员,为大家带来一些消暑物资,并详细询问实践进展、成员食宿安排及安全保障情况。路上书记和团委老师鼓励大家珍惜一线实践机会,在观察中思考、在操作中成长,将课堂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,同时叮嘱团队注意防暑防晒,确保实践安全有序推进。
精鉴微毫:技术质量部参观,洞察品控内核
午后,实践团前往技术质量部,参观产品质量管控的核心环节。工作人员逐一介绍各类检测仪器的功能与应用场景,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质量管控的专业性。成员们认真聆听检测环节的关键节点。通过参观,大家直观感受到技术质量部作为产品品质“把关者”的严谨性,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检测网络,让“质量是企业生命线”的理念变得具体而深刻。
本次实践,旨在让队员们深入纺织生产核心环节,贯通生产流程与质量管控的知识体系。通过精梳厂的流程探秘与技术质量部的参观学习,成员们既解码生产工艺的实操逻辑,又洞察品质把控的系统架构,在观察与交流中,感悟行业对细节、标准的坚守。校团委的及时慰问,更让团队在实践途中感受到学校的深切关怀,为前行注入温暖动力。
图文:陈嘉玥
(初审:朱江涛、商振羽 复审:申敏、张凡 终审:张晓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