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为推动理论知识与工业实践深度融合,让学子直观洞察智能制造发展态势,7月14日,智能制造学院“访大国工匠·循成长之路”暑期社会实践团,在朱江涛老师指导、商振羽老师领队下,闫田雨等12名成员参加。
最后一日活动以“聆匠传薪和践悟匠魂”为主线,主要通过采访大国工匠李春保和实践总结,结束了此次淬志砺能的青春实践之旅。
聆匠传薪:聆听匠心故事,感悟工匠智慧
实践团一行再次走进总装厂,与深耕智能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李春保面对面交流。他深耕行业多年,积累了丰富经验,面对同学们的提问,毫无保留地分享心得。谈及如何坚守岗位并不断突破,一位工匠坦言:“产业更新换代发展快,一定得保持学习热情。”李春保师傅又结合实际案例,从如何攻克技术难题,到怎样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,耐心解答,让大家深刻理解到工匠精神不仅是专注与坚守,更是不断创新、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。

随后到达机械厂,工匠韩伟摩挲着精密零件的手掌,藏着智能制造时代最珍贵的密码。当他对围拢的队员们说“0.01毫米的偏差就能让零件报废”时,道出的不仅是行业铁律,更是工匠精神与智能时代的深层共鸣。智能机床的程序再精密,终需人对“毫厘”的执着;自动化生产线再高效,仍赖于对“细节”的敏感。而匠心赋予判断温度。这种历经四十年打磨的“手感”,恰是智能技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。
这些珍贵的经验分享,为队员们照亮职业发展的前行方向,也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。
践悟匠魂:实观制造流程,筑牢成长根基
七日活动中,实践团成员们分别走进了总装厂、机电厂、机械制造厂、冷作厂、精梳厂、技术质量部、罗拉厂和锭子厂的生产一线。分别在各厂的技术人员引领下,见证从微小零件加工到整机运作的完整流程。技术人员们操作时的娴熟精准、专注投入,生动的诠释了工匠精神。一路上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,积极互动,书本上抽象的知识,在实地参观中变得具体可感。
此次实践,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。通过与大国工匠交流、深入生产现场,同学们不仅直观感受智能制造魅力,更体悟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,为助力学子把所学转化为实干本领,为投身智能制造行业、传承工匠精神筑牢基础。让青春在追“匠”逐梦的实践中绽放光彩。
图文:陈嘉玥
(初审:朱江涛、商振羽 复审:申敏、张凡 终审:张晓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