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思政引领——智能制造学院邀请廖启云教授开讲课程思政专题讲座

发布日期:2025-03-10   点击数:


为深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,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,充分发挥专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,2025年春季学期第二周,智能制造学院特邀太原科技大学廖启云教授,在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B区一层开展了一场以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解析”为主题的专题讲座。

廖教授是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兼人文社科学院院长、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专家、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、山西省委联系服务专家、山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,廖教授长期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,在课程思政、法学教育等多个领域成果斐然,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界赞誉。

讲座中,廖启云教授系统梳理了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提出要求,到2020年教育部发布相关指导纲要的政策脉络,清晰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本质特征。她指出,课程思政是一种全员、全程、全课程育人的综合教育理念,核心在于实现知识传授、价值引领、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。

廖启云教授结合《心理健康教育》课程实例,详细讲解了课程思政学什么。通过精准挖掘心理科学、教学内容等思政抓手,遵循“1+4+4” 原则,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。同时,他以“心流体验” 案例,生动诠释了如何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,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。在课程思政如何学方面,廖启云教授分享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。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,依托学习通平台,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建设,如拍摄800余部心理剧,极大丰富了课程线上资源。该课程不仅在本校广泛推广,还在国家及省级平台上线,获得了省级一流建设课程等多项荣誉,充分展示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果。针对课程思政如何教,廖启云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,包括顶层设计、教师意识能力、思政元素挖掘及效果评价等。他强调思政元素挖掘要注重渗透性、生活性、开放性和潜隐性,并以陈望道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的故事为例,展示了如何巧妙融入思政元素。同时,他介绍了多种评价方式,如问卷调查、个案访谈等,以全面评估课程思政效果。

在讲座的互动环节,教师们积极提问,与廖教授就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。廖教授耐心解答,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,还分享了自己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。教师们纷纷表示,此次讲座让他们对课程思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,也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

最后,廖启云教授鼓励教师们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,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,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。他引用名言 “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激励教师们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。

此次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解析”专题讲座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智能制造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,也为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。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智能制造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。


(图片:郭磊  文字:杨文刚  初审:杨文刚  复审:申敏、张凡  终审:李云峰)




上一条:智能制造学院举行新学期升国旗仪式

下一条:智能制造学院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